服务热线:13717918962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
华宇飞通简介

北斗导航播种误差小于2厘米!新疆700万亩麦田开启"智能春耕

作者:华宇飞通科技 发表时间:2025-02-26 浏览量:

2025年2月26日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焉耆垦区,48岁的农场主马建军手握平板电脑,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绿色光点露出笑容——这些代表播种机的实时定位,正在将春耕精度推向厘米级。此刻,700万亩连片麦田上,2000余台搭载北斗导航的"钢铁麦客"昼夜轰鸣,书写着中国智慧农业的新篇章。给播种机装上"太空眼"走进二十二团的示范田,技术员张莉正在调试新型气吸式播种机。这个重达5吨的大家伙,驾驶舱里却找不到方向盘。"设定好地块坐标,机器会自动规划8字形作业路径,接
文本标签:

2025年2月26日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焉耆垦区,48岁的农场主马建军手握平板电脑,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绿色光点露出笑容——这些代表播种机的实时定位,正在将春耕精度推向厘米级。此刻,700万亩连片麦田上,2000余台搭载北斗导航的"钢铁麦客"昼夜轰鸣,书写着中国智慧农业的新篇章。

给播种机装上"太空眼"

走进二十二团的示范田,技术员张莉正在调试新型气吸式播种机。这个重达5吨的大家伙,驾驶舱里却找不到方向盘。"设定好地块坐标,机器会自动规划8字形作业路径,接行误差不超过2厘米。"她轻触控制屏,北斗卫星导航界面立即显示剩余播种面积、种子存量等18项参数。

这种颠覆性改变源自军工技术的转化。每台播种机顶部安装的北斗高精度天线,可实现亚米级定位,配合液压自动转向系统,让15米幅宽的播种机在田间走出笔直线路。对比传统方式,土地利用率提升7%,每亩节省种子1.2公斤。正在田头巡查的农业科长算了一笔账:仅精准播种一项,全垦区每年可节约成本超4000万元。

"加密播种"藏着增产密码

在二十四团的试验田,农技专家帕尔哈提正在演示"缩行加密"黑科技。他抓起两把麦种对比:"左边行距25厘米的传统播法,右边加密到12厘米,别看行窄了,每亩有效穗数能增加5万穗。"

这项技术的核心是"匀播密植不争光"。通过特殊设计的播种盘,将传统条播改为波浪形匀播,配合北斗导航的精准控距,使麦苗呈现立体分层生长。去年对比数据显示,加密田块的小麦茎秆更粗壮,抗倒伏能力提升30%,亩产最高达718公斤,刷新新疆冬小麦纪录。

智慧农业的"焉耆样本"

在垦区农业大数据中心,巨大的电子沙盘正实时显示春耕进展。2000多台农机的工作轨迹汇成流动的光带,土壤墒情、种子深度等40多项数据每秒更新。"我们给每粒种子建立了数字档案。"中心主任指着屏幕解释,从播种深度2.8厘米的实时监控,到后期无人机追肥的变量处方,全流程可追溯。

这种"天上北斗指路、地下物联感知"的模式,正在产生裂变效应。配套建设的36个智慧泵房,能根据气象数据自动启停灌溉;安装在地头的害虫声光诱捕器,已累计减少农药使用量270吨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北斗农机自动驾驶数据,正在反哺新一代农业大模型的训练。

从"屯垦戍边"到"数字拓疆"

站在焉耆垦区的制高点远眺,无人播种机群在广袤田野上划出整齐的绿色琴弦。这片承载着兵团精神的土地,如今插上了数字化翅膀——农机手转型成为"数字新农人",手机App接单、电子围栏预警、远程故障诊断已成标配。

随着"智慧春耕"模式向全疆推广,新疆小麦种植正在经历从"规模农业"向"精度农业"的质变。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显示,新疆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实施三年来,科技贡献率已从58%跃升至72%。当北斗卫星的光芒洒向天山南北,这场发生在祖国西北角的农业革命,正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坚实底气。


2025-02-26 人浏览